|
閘閥壓力試驗的操作流程是怎樣的?时间:2025-02-26 作者:德特森閥門知識講堂【原创】 閘閥壓力試驗的操作流程是怎樣的?閘閥壓力試驗包括殼體試驗和密封試驗,主要操作流程如下: 試驗前準備閥門檢查:檢查閘閥的型號、規格是否符合試驗要求,閥門的外觀應無明顯缺陷,如砂眼、裂紋等。同時,確認閥門的各個部件齊全,連接牢固。 清理閥門:將閘閥內部的雜物、灰塵等清理干凈,確保閥門通道和密封面無雜質附著,以免影響試驗結果。 安裝夾具:根據閘閥的口徑和壓力等級,選擇合適的試驗夾具,將閘閥安裝在夾具上,確保安裝牢固,并且閥門的進出口能夠與試驗管路準確連接。 連接試驗管路:將試驗用的高壓水管或氣管與閘閥的進出口連接好,連接處應密封可靠,防止試驗過程中發生泄漏。同時,在試驗管路上安裝好壓力測量裝置,如壓力表,以便準確監測試驗壓力。 準備試驗介質:通常情況下,殼體試驗和密封試驗可以使用水作為試驗介質。如果閘閥用于特殊介質或有特殊要求,也可根據規定使用油或氣體等介質。試驗介質應清潔,無雜質。 殼體試驗封閉閥門:將閘閥關閉,使閥門處于全關狀態,確保閥芯與閥座緊密貼合。 充入介質:通過試驗管路向閘閥殼體內緩慢充入試驗介質,同時打開閥門上的排氣孔,排出殼體內的空氣,直至殼體內充滿介質且無氣泡排出為止。 升壓:關閉排氣孔,然后緩慢升高試驗介質的壓力,按照相關標準或閥門技術要求,將壓力升至規定的殼體試驗壓力值。一般情況下,殼體試驗壓力為閥門公稱壓力的 1.5 倍。 保壓:達到試驗壓力后,保持壓力穩定,保壓時間不少于規定時間,通常為 5 分鐘或根據具體閥門標準確定。在保壓期間,觀察壓力表的指針是否穩定,如有壓力下降,應查明原因并進行處理。 檢查殼體:在保壓過程中,仔細檢查閘閥的殼體、填料函、法蘭連接處等部位,查看是否有泄漏、變形等現象。如有泄漏,應標記泄漏位置,以便試驗后進行修復。 降壓:殼體試驗完成后,緩慢降低試驗介質的壓力,將殼體內的介質排放干凈,然后拆卸試驗管路和夾具。 密封試驗安裝閥門:將閘閥安裝在試驗裝置上,使閥門處于全開狀態,以便試驗介質能夠順利通過閥門。 充入介質:從閥門的進口端充入試驗介質,同時打開出口端的排氣孔,排出閥門內的空氣,直至閥門內充滿介質且無氣泡排出。 升壓:關閉出口端排氣孔,緩慢升高試驗介質的壓力,將壓力升至規定的密封試驗壓力。對于閘閥,密封試驗壓力通常為閥門公稱壓力的 1.1 倍。 保壓:達到密封試驗壓力后,保持壓力穩定,保壓時間根據閥門的規格和標準確定,一般不少于 5 分鐘。在保壓期間,密切觀察壓力表的變化,確保壓力穩定。 檢查密封性能:在保壓過程中,檢查閥門的密封面是否有泄漏現象。可以通過在閥門出口端涂抹肥皂水或使用專業的泄漏檢測儀器來檢測泄漏情況。如果發現有氣泡產生或檢測到泄漏,則說明閥門密封性能不合格。 降壓與清理:密封試驗完成后,緩慢降低試驗介質的壓力,將閥門內的介質排放干凈。然后對閥門進行清理,去除試驗介質殘留和可能附著在閥門表面的雜質。 試驗后處理閥門清理:用干凈的布或溶劑將閥門表面的試驗介質、油污等擦拭干凈,確保閥門外觀整潔。對于使用水作為試驗介質的閥門,要特別注意將閥門內部的水分吹干或擦干,防止閥門生銹。 檢查閥門:再次檢查閥門的各個部件,查看是否有因試驗而產生的損壞或變形。如有問題,應及時進行修復或更換部件。 記錄與報告:將閘閥壓力試驗的各項數據,包括試驗壓力、保壓時間、試驗結果等,詳細記錄在試驗報告中。試驗報告應包括閥門的型號、規格、試驗日期、試驗人員等信息,以便日后查閱和追溯。 標識與存放:根據試驗結果,在閥門上粘貼相應的標識,如 “合格” 或 “不合格”。合格的閥門應妥善存放,防止受到碰撞或損壞;不合格的閥門應單獨存放,并進行標記,以便進行維修或報廢處理。 |